01defmakebold(fn):
02defwrapped():
03return“<b>”+fn() +“</b>”
04returnwrapped
05
06defmakeitalic(fn):
07defwrapped():
08return“<i>”+fn() +“</i>”
09returnwrapped
10
11@makebold
12@makeitalic
13defhello():
14return“hello world”
15
16printhello() ## 返回 <b><i>hello world</i></b>
其中的@其实就是Python的装饰器。
装饰器模式可以在不影响其它对象的情况下,以动态、透明的方式给单个对象添加职责,也能够处理那些可以撤销的职责。经常用于日志记录、性能测试等场合。
想象一下这个很常见的场景,你写了一个方法只提供给以登陆的用户访问,你可以写以下代码:
1defA():
2ifuser.is_login():
3dosomething
4else:
5pass
这当然没什么问题,但是你又写了一个方法B,也要求只有登录用户可以访问,于是有写了以下代码:
1def B():
2ifuser.is_login():
3dosomething
4else:
5pass
问题出来了,如果不是两个方法而是一堆方法,你可能就有点受不了啦。当然聪明的你可以想出这个方法:
你可能没有想到,对于这么好用的东西,python优雅的支持,这就是@修饰符:
在方法A上边写一个@修饰符,调用方法A的时候会调用修饰符后边的方法B,方法B以A方法为参数,而且需要返回一个可调用的对象,这个可调用的对象会使用A方法提供的参数执行。看这个例子:
01#!/usr/bin/env python
02
03defa(fn):
04print‘a’
05defd(st):
06printst+‘d’
07returnd
08
09def b(fn):
10print‘b’
11returnfn
12
13@a
14@b
15defc(st):
16printst
17
18c(‘c’)
输出结果是:bacd
我们调用c(‘c’)的时候会先调用b(c),b(c)打印字符”b”然后返回c,然后再调用a(c),a(c)打印字符”a”,然后返回方法d,然后再执行d(‘c’),打印cd。
参考资料:http://blog.csdn.net/shangzhihaohao